山西大学创办于1902年,是我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历经实际沧桑,山西大学形成了“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的光荣传统和“勤奋、严谨、信实、创新”的优良校风。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008亩,建筑面积116.64万平方米。是省政府命名的“园林化单位”和“绿色学校”。1998年,山西大学成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2005年,成为最早的一批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成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部省合建高校。2022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初心如磐,步履铿锵,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从地方大学到高等教育“国家队”的历史性跨越。
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后,1981年山西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开始招生。199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8年正式成立研究生处,2001年11月研究生处改制为研究生学院,2011年6月,研究生学院正式更名为“山西大学研究生院”。目前,研究生院下设7个办公室:党政办公室、招生办公室、培养办公室、学位办公室、专业学位办公室、质量监督办公室、导师学院办公室。
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设有涵盖文、史、哲、理、工、农、经、管、法、教、艺、医等12大学科门类87个本科专业以及7个本科辅修学士学位专业。学校现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种类、14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博、硕士点,2个交叉学科博、硕士点。哲学、物理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科学技术哲学、光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环境/生态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前1%。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环保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日益增强。近年来,承担了地基引力波探测大科学装置、国家超算(太原)中心、山西省黄河实验室等一大批重大科研任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发明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科研奖励近20项。“十三五”期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重点项目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06项。大力强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国有骨干企业合作共建十多个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山西省十多个地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校,山西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随着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校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导师数量也大幅增加,目前学校有博士生指导教师481人(其中校外92人),学术型硕士生指导教师1388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978人,专业学位硕士校外兼职指导教师628人。我校重视导师梯队建设,在近几年山西省组织的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评选中,我校共有36位导师获得山西省优秀导师称号,6个导师团队获得山西省优秀导师团队称号。
山西大学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国家和山西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截至2023年12月,研究生毕业生人数已达31754人,学位授予人数已达35024人。目前在校博士生1370人,各类硕士生10616人。在办学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有明显提高,近几年博士、硕士毕业生获得省级以上优秀学位论文奖篇数累计达422篇,其中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8篇。
高质量研究生培养和高水平学科建设是建设“双一流”和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跻身中国优秀知名大学行列的必然要求。我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研究生教育规模有了较快发展、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和发展后劲大大增强,为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统计截止时间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