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考古储才(石窟)专项计划研究生导师论坛暨云冈学学科交叉推进会

2025-03-27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以下简称“联研院”)建设,推进云冈学学科交叉,持续深化急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月25日,学校举行2025年考古储才(石窟)专项计划研究生导师论坛暨云冈学学科交叉推进会。校党委书记、联研院院长王仰麟,云冈研究院院长、联研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杭侃,副校长、联研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郝平出席会议。考古文博学院全体研究生导师,我校石窟专项计划跨学科培养的全体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院、社科处、科技处、国内合作处等部门负责同志,云冈研究院科研办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联研院执行院长孙岩主持。

11.png

王仰麟对联研院建院一年多来的建设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向所有参与相关工作的同志表示感谢。王仰麟指出,作为一个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急需的新体制研究生院,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必然面临多学科交叉融合、跨院校资源整合、跨组织融汇创新,以及跨传统评价改革等方面的挑战。联研院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推动招生计划的跨学科配给,开展联建高校的“共同课”建设,推进“主招生学科+考古学科+石窟一线”相结合的“三导师制”,以急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跨学科培养,反促云冈学的学科交叉。王仰麟强调,一是当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多样性决定稳定性,以多元研究方法汇聚、知识边界突破为特点的知识创新模式越来越成为主流,高校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方面的变革,下好“先手棋”,争取学科交叉的“红利”;二是要把科研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和驱动力,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争取政府和行业一线的项目支持,让学生在项目参与、田野考察中面向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学会真本领,解决真问题;三是要围绕培养目标推动制度创新,体制机制、评价标准不能过于僵化,要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提高,持续深化评价机制的改革;四是要坚持大格局和小切口,既要胸怀事业发展大局,积极吸纳和整合各方力量、争取各方的支持,又要从小处、实处做起,扎扎实实地推动具体工作。

22.png

杭侃以云冈研究院开展的相关研究项目为切入点,介绍了现阶段研究院推进各学科融合交叉研究的进展情况。杭侃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学术,现代社会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一定能带来研究范式的革命。云冈学研究涉及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理工类学科,更是与哲学、艺术、政治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着直接的关联,要突破学科间壁垒,同步解决好学科交叉与本体学科知识增进的关系。杭侃进一步表示,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云冈研究院一直以来以开放的姿态和开放的机制,吸纳各方专家和研究人员参与研究考察。他勉励考古储才(石窟)专项计划的研究生在选题立项上,一定要重视学科交叉,加强田野考察,强化知识储备,切实研究真学术,解决真问题。云冈研究院将通过开放课题、提供应用场景、支持行业兼职导师开展工作等方式,为专项计划研究生培养提供重要支持。

33.png

会上,研究生院负责同志对联研院一年多来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特别对“三导师制”管理办法进行了解读。云冈研究院科研办负责人对云冈学开展的主要课题研究以及下一步的课题指南进行了全面介绍。考古文博学院负责人分方向对本院现有科研团队及导师研究领域做了说明。

参会导师代表结合一年多来开展相关领域研究和培养研究生的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对学校搭建的这样一个跨学科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平台表示认可,并就下一步机制完善、资源整合、课程建设、论文评阅等一些具体问题发表了个人见解,提出了意见建议。会议还以内部资料的形式,向参会人员提供了校内外不同领域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联系方式,发布了云冈研究院研究课题指南,为进一步落实“三导师制”,形成跨学科、跨组织的人才培养团队提供了重要保障。

66.png

会议的召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明确了发展方向,推动了机制创新,为建强我校云冈学学科,探索形成新体制联合研究生院可推广、可复制的建设经验提供了有力支撑。

(来源:研究生院)